看完《她們這一家人》,你有什麼想法?
坦白說,每當我想到這篇文章的內容就感到萬分慚愧。和趙小蘭的父親相比,我是不負責到了極點。
可是,同一時間,我又想到我自己。
講句有點自吹自擂的話──我對今天的自己,十分滿意;不單是滿意目前的生活,更滿意擁有獨立的個性和自主能力。
假如能把龍龍教育成我目前的個性,我會很滿意。
於是,我開始思考我的成長環境。
我們這一代(三、四、五年級生),父母對我們的付出,幾乎就是把兒女「養大」。
講起來好像有點無情,然而是事實。在物質貧乏的年代,兄弟姊妹的人口又多,父母能把兒女養大已然不易。
除了養大,父母很少管我什麼、告誡我什麼。
即使有告誡我什麼,可能也沒放在心裡,因而不記得。
我在自由自在的環境中成長。學生時代,父母絕少問我考試的成績。初中(私立振聲中學)、高中、五專、軍校聯招,全都是我單槍匹馬前往應考。
聯考都如此,其他事可想而知。
生活方面,父母也很少管我。原因之一是父親在軍中,一個月見不了幾面,想管恐怕也無從管起。至於母親,這輩子都忙於填飽我們兄弟姊妹四張口,偶爾有點空閒,也忙於教會的工作。直到今天,我都自由自在慣了,非常討厭別人在我耳邊嘮嘮叨叨。也因此,我從很小就認清自己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。
除了我自己,誰也不能為我負責,誰也無法左右我。而我也相信,真正的人生是要自己親身走過才算數,別人怎麼教都有限!
不是嗎?許多事情我們之所以有深刻的體會,是因為我們碰過、體驗過。至於體驗出的那個道理,不早在年輕的時候就聽別人講過?
聽完,左耳進、右耳出,沒發揮任何效果。
父母應該如何訓練兒女?
讓孩子自己去處理、面對、體會他的人生。孩子能有所心得,因而成就某些功業,是他的福分;否則,是他的命。所以,對於兒女的教育,我決定給他們充分的自由,讓他們認清「自己的人生要自己面對、自己負責」。
其次,我還相信「收斂到極限就是發散,發散到極限就是收斂」。
再講白一點,就是「物極必反」。
當你任由孩子自由自在發展,你以為他們會自由到什麼程度?
許多時候人們之所以渴望,是因為他們無法完全擁有。
例如每個人都喜歡吃龍蝦。但是,假如天天吃、餐餐吃,誰還會喜歡吃?
又好比,當你富裕到花錢無所顧忌,花錢還可能帶給你快樂嗎?
有個朋友告訴我一個故事──小時候有一次過年,他和弟弟為了搶喝汽水而大打出手。他父親看到了,一句話沒講,出去買了一打汽水,回家強迫兄弟二人各喝六瓶。
他父親的管教方式令我印象深刻。
後來面對兩個兒子天天迷上網,我採取類同的方法。有一天把兩兄弟找來,誠懇地說,如果他們真喜歡上網,喜歡到遠遠超過讀書,只要他們同意,我願意到學校幫他們辦休學。先在家徹底玩個一年,再決定要不要上學。
他們沒敢說好。
我敢保證,假如他們說好,第二天我就到學校幫他們辦休學。
不要不信,我就是這樣的父母。
也因為我連辦休學都敢,他們在家熬夜不睡,到學校睡覺的行為,我也視若無睹,從此不再規勸什麼。
對於兒女,父母不必,也不應擔心太多。從小什麼事都照顧得密不透風,長大以後必缺乏獨立的精神。
每當參加學校舉辦的家長會,對那些「啥事都管」父母所提出的問題,我深感自嘆不如。例如,某次參加小兒子的家長會,一位家長情緒激動地反對學校選的英文教材。一開始我還沒聽懂,後來才曉得,實施教改以後,學校可以從教育部審定的眾多教材之中,選定某一本當學生的教材。
那位家長氣憤填膺地說,全桃園縣的國中都選甲教材,為什麼唯獨本校選乙教材?
聽完那位家長的意見,我甘拜下風。我壓根不關心兒子讀什麼教材,不僅沒問過、看過,更不可能去打聽別的學校選什麼教材。他還能把全縣國中的教材都打聽清楚,能不令人佩服!
這種家長能教育出什麼獨立個性的兒女,我實在懷疑。
看到這,可能讀者想問:倘若放任兒女自由發展,父母的責任又是什麼?
我覺得父母的責任是以身作則,提供兒女一個溫暖、和諧、無憂無慮的成長環境。
肯定要以身作則,因為兒女在不知不覺中會模仿父母的行為。
例如我看書寫作時喜歡聽輕音樂,偶爾還要喝一杯不放糖的咖啡。我那看似叛逆的龍龍,國中就開始喝不放糖的咖啡,屋裡也經常播放音樂。
至於提供一個溫暖、和諧、無憂無慮的環境,是希望他能把家當成一個休息站,一個他累了就想回去的地方。
某些父母沉迷於麻將,晚餐就拿幾百元叫兒女到外面自己吃。
某些父母三天一小吵、五天一大吵,沒事還吵到要離婚。
某些父母沒事便坐在電視機前,看連續劇就流淚,看叩應節目就跟著大罵。
某些父母不務正業,盡幹一些偷雞摸狗、違法亂紀的勾當。
這種父母,不管如何管教小孩,又能教出什麼名堂?
所幸,我和老婆大致做到我心目中父母的責任。我們家的小孩在家裡幾乎沒有任何壓力,不僅不會有離家出走的念頭,龍龍還經常帶同學回家,三、四個算是少的,偶爾有十幾個留下過夜。
這樣全然自由的環境中,龍龍有什麼表現?
最明顯的是從國小、國中,到高中,成績越來越差──講來好丟人,是不是?
成績不可能不變差。國小的時候大家都不太讀書,所以偶爾可以考第一名。國中以後部分同學補習,成績便開始下滑。高中的時候幾乎全都補習,而他拒絕補習,成績自然殿後。
更可笑的是,別人考前都熬夜通宵,他越到考試卻睡得越多。
為什麼睡得越多?
因為接近大考時玩得不安心,可是又讀不下書,只好埋頭睡大覺。
我不為龍龍的前途憂心嗎?
當然憂心!
可是,我又堅信,他終究有開竅的一天。而且,他的課業雖然日漸下滑,但是日子過得很快樂、個性善良、沒有不良嗜好、社團活動十分活躍,又精通吉他、美術、電腦。即使考不上一流大學,未來到社會也應有不錯的工作機會。
樂觀進取的生活態度遠比一紙文憑要來得重要。
堅信歸堅信,私底下我也惶恐,並暗自祈禱,希望龍龍能早點開竅。
半年前他學測考得不理想,似乎受到刺激,突然發憤圖強。每天在圖書館苦讀到九點,回到家吃飯、洗澡,再上網一、兩個小時,多半能在凌晨左右入睡。
坦白說,每當我想到這篇文章的內容就感到萬分慚愧。和趙小蘭的父親相比,我是不負責到了極點。
可是,同一時間,我又想到我自己。
講句有點自吹自擂的話──我對今天的自己,十分滿意;不單是滿意目前的生活,更滿意擁有獨立的個性和自主能力。
假如能把龍龍教育成我目前的個性,我會很滿意。
於是,我開始思考我的成長環境。
我們這一代(三、四、五年級生),父母對我們的付出,幾乎就是把兒女「養大」。
講起來好像有點無情,然而是事實。在物質貧乏的年代,兄弟姊妹的人口又多,父母能把兒女養大已然不易。
除了養大,父母很少管我什麼、告誡我什麼。
即使有告誡我什麼,可能也沒放在心裡,因而不記得。
我在自由自在的環境中成長。學生時代,父母絕少問我考試的成績。初中(私立振聲中學)、高中、五專、軍校聯招,全都是我單槍匹馬前往應考。
聯考都如此,其他事可想而知。
生活方面,父母也很少管我。原因之一是父親在軍中,一個月見不了幾面,想管恐怕也無從管起。至於母親,這輩子都忙於填飽我們兄弟姊妹四張口,偶爾有點空閒,也忙於教會的工作。直到今天,我都自由自在慣了,非常討厭別人在我耳邊嘮嘮叨叨。也因此,我從很小就認清自己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。
除了我自己,誰也不能為我負責,誰也無法左右我。而我也相信,真正的人生是要自己親身走過才算數,別人怎麼教都有限!
不是嗎?許多事情我們之所以有深刻的體會,是因為我們碰過、體驗過。至於體驗出的那個道理,不早在年輕的時候就聽別人講過?
聽完,左耳進、右耳出,沒發揮任何效果。
父母應該如何訓練兒女?
讓孩子自己去處理、面對、體會他的人生。孩子能有所心得,因而成就某些功業,是他的福分;否則,是他的命。所以,對於兒女的教育,我決定給他們充分的自由,讓他們認清「自己的人生要自己面對、自己負責」。
其次,我還相信「收斂到極限就是發散,發散到極限就是收斂」。
再講白一點,就是「物極必反」。
當你任由孩子自由自在發展,你以為他們會自由到什麼程度?
許多時候人們之所以渴望,是因為他們無法完全擁有。
例如每個人都喜歡吃龍蝦。但是,假如天天吃、餐餐吃,誰還會喜歡吃?
又好比,當你富裕到花錢無所顧忌,花錢還可能帶給你快樂嗎?
有個朋友告訴我一個故事──小時候有一次過年,他和弟弟為了搶喝汽水而大打出手。他父親看到了,一句話沒講,出去買了一打汽水,回家強迫兄弟二人各喝六瓶。
他父親的管教方式令我印象深刻。
後來面對兩個兒子天天迷上網,我採取類同的方法。有一天把兩兄弟找來,誠懇地說,如果他們真喜歡上網,喜歡到遠遠超過讀書,只要他們同意,我願意到學校幫他們辦休學。先在家徹底玩個一年,再決定要不要上學。
他們沒敢說好。
我敢保證,假如他們說好,第二天我就到學校幫他們辦休學。
不要不信,我就是這樣的父母。
也因為我連辦休學都敢,他們在家熬夜不睡,到學校睡覺的行為,我也視若無睹,從此不再規勸什麼。
對於兒女,父母不必,也不應擔心太多。從小什麼事都照顧得密不透風,長大以後必缺乏獨立的精神。
每當參加學校舉辦的家長會,對那些「啥事都管」父母所提出的問題,我深感自嘆不如。例如,某次參加小兒子的家長會,一位家長情緒激動地反對學校選的英文教材。一開始我還沒聽懂,後來才曉得,實施教改以後,學校可以從教育部審定的眾多教材之中,選定某一本當學生的教材。
那位家長氣憤填膺地說,全桃園縣的國中都選甲教材,為什麼唯獨本校選乙教材?
聽完那位家長的意見,我甘拜下風。我壓根不關心兒子讀什麼教材,不僅沒問過、看過,更不可能去打聽別的學校選什麼教材。他還能把全縣國中的教材都打聽清楚,能不令人佩服!
這種家長能教育出什麼獨立個性的兒女,我實在懷疑。
看到這,可能讀者想問:倘若放任兒女自由發展,父母的責任又是什麼?
我覺得父母的責任是以身作則,提供兒女一個溫暖、和諧、無憂無慮的成長環境。
肯定要以身作則,因為兒女在不知不覺中會模仿父母的行為。
例如我看書寫作時喜歡聽輕音樂,偶爾還要喝一杯不放糖的咖啡。我那看似叛逆的龍龍,國中就開始喝不放糖的咖啡,屋裡也經常播放音樂。
至於提供一個溫暖、和諧、無憂無慮的環境,是希望他能把家當成一個休息站,一個他累了就想回去的地方。
某些父母沉迷於麻將,晚餐就拿幾百元叫兒女到外面自己吃。
某些父母三天一小吵、五天一大吵,沒事還吵到要離婚。
某些父母沒事便坐在電視機前,看連續劇就流淚,看叩應節目就跟著大罵。
某些父母不務正業,盡幹一些偷雞摸狗、違法亂紀的勾當。
這種父母,不管如何管教小孩,又能教出什麼名堂?
所幸,我和老婆大致做到我心目中父母的責任。我們家的小孩在家裡幾乎沒有任何壓力,不僅不會有離家出走的念頭,龍龍還經常帶同學回家,三、四個算是少的,偶爾有十幾個留下過夜。
這樣全然自由的環境中,龍龍有什麼表現?
最明顯的是從國小、國中,到高中,成績越來越差──講來好丟人,是不是?
成績不可能不變差。國小的時候大家都不太讀書,所以偶爾可以考第一名。國中以後部分同學補習,成績便開始下滑。高中的時候幾乎全都補習,而他拒絕補習,成績自然殿後。
更可笑的是,別人考前都熬夜通宵,他越到考試卻睡得越多。
為什麼睡得越多?
因為接近大考時玩得不安心,可是又讀不下書,只好埋頭睡大覺。
我不為龍龍的前途憂心嗎?
當然憂心!
可是,我又堅信,他終究有開竅的一天。而且,他的課業雖然日漸下滑,但是日子過得很快樂、個性善良、沒有不良嗜好、社團活動十分活躍,又精通吉他、美術、電腦。即使考不上一流大學,未來到社會也應有不錯的工作機會。
樂觀進取的生活態度遠比一紙文憑要來得重要。
堅信歸堅信,私底下我也惶恐,並暗自祈禱,希望龍龍能早點開竅。
半年前他學測考得不理想,似乎受到刺激,突然發憤圖強。每天在圖書館苦讀到九點,回到家吃飯、洗澡,再上網一、兩個小時,多半能在凌晨左右入睡。
總算皇天不負苦心人,半年的努力有了結果。七月一日參加大學聯招,在第一類組五萬餘名考生中考到第三千名左右!
天啦,全班倒數前幾名畢業,大學聯招竟考到全班前幾名,能不令人意外?
也因為這意外,讓我起了寫這篇文章的衝動。
如何教育兒女?
答案是「不要教」!
天啦,全班倒數前幾名畢業,大學聯招竟考到全班前幾名,能不令人意外?
也因為這意外,讓我起了寫這篇文章的衝動。
如何教育兒女?
答案是「不要教」!
但要提供他溫暖的成長環境,給予他充分的自由,讓他明白讀書是為自己而讀,人生要對自己負責。
再進一步說,父母說什麼都是多餘的,身教重於言教。
兒女和你天天生活在一起,距離如此之近,你講一套、做一套,他會看不清楚?
與其你坐不正,不如不要教;教了,反而有反效果。
假如你坐得正,即使不教,他耳濡目染,終究會有樣學樣。
龍龍大專聯考意外地優異,考上政治大學資訊管理系,受邀回桃中演講。老師希望他對學弟妹說一些「不管你現在成績多爛,永遠不要放棄」之類的鼓勵話。
猜猜看,結果他說了什麼?
我問他這問題。他很得意地說:我勸他們讀累了、煩躁的時候就不要讀。與其坐在那兒打瞌睡、浪費時間,不如出去盡情玩一玩;等玩到自己心虛,再回來讀書,效果反而更好。
最近又看到劉墉寫的《不發火一切都美妙》,同樣談到兒女教育的問題。
《不發火一切都美妙》
內妹帶長子回台,一百九十公分的十六歲大男生,跑前跑後地幫媽媽提東西、用電腦整理資料,羨煞一群親戚朋友。
問她是怎麼教的?
「沒怎麼教,他們自己長成這樣。」內妹笑答。
她說得一點沒錯,而且因為工作忙,十幾年來,她連晚飯也沒燒過幾頓。有一陣子,三個兒子放學,得先自己走很長一段路,去「男童中心」用餐、作功課。每個孩子都很乖,功課也很好。雖然媽媽極少去學校參加家長會,卻常接到孩子帶回家的獎狀。
有一天,內妹一家來玩,我看孩子隔不久就這個過去抱抱媽媽、那個跑去親親媽媽。我好奇地問四個孩子,為什麼跟媽媽這麼親?「媽媽愛我們。」四個孩子異口同聲地回答。
孩子成績不及格,她笑開懷也誇獎
太太常說,她的好朋友麗蓮跟我小姨子很像。我小姨子是「牧師娘」,麗蓮則是慈濟的資深義工。小姨子除了成天忙教會,每個星期天下午,無論刮風下雪,都和丈夫站在紐約街頭傳教。
麗蓮則是四處為慈濟辦活動、到老人中心帶老人唱歌遊戲,還每天幫美國政府開車為獨居的老人送晚餐。麗蓮的孩子也長得帥、功課又好。只是幾年前,我太太常聽麗蓮說她兒子的成績,從九十分、八十分、七十分,一路滑落到六十分,還有不及格的。妙的是,麗蓮一邊說一邊笑得很開心:「多棒!ABCD都有。」
所幸孩子愈大,成績愈進步,現在居然成為全A的資優生。據說,有一天麗蓮問孩子為什麼自己知道用功了。孩子說:「媽咪從來不給我壓力,還誇我。小時候我沒感覺,但是漸漸長大,開始覺得慚愧,怎麼考那麼爛媽媽還誇?只好拚命用功。」
女兒晚歸她沒罵,換來真誠的道歉
電視新聞報導法院的少年觀護人盧蘇偉,小時候有一次五科才考十分,媽媽認為他智商低,沒責罵,還給他雞腿吃。
盧蘇偉坐在門口啃雞腿,看見同班同學也拿成績單給家長。那鄰居爸爸一張一張翻:「一百、一百、一百、一百,咦?怎麼這個才考九十,另外十分呢?」鄰居小孩指指盧蘇偉:「十分掉到阿偉家了。」可是,盧蘇偉後來拚命,考進警察學校,以第三名畢業。他更用小時候力爭上游的經驗,帶領「更生少年」,找回許多迷失的孩子。
我有個朋友的太太,以對子女嚴格聞名。有一天,她上大學的女兒出去玩,說好十一點以前回家。當晚她也有應酬,進門,覺得累,和衣躺在床上,沒想到就睡著了。夜裡一點突然驚醒,想到第二天要來我家聚餐,由她負責的「羅宋湯」還沒燒,趕緊跑去把牛肉丟進鍋裡煮。她睡意未消,坐在廚房椅子上發楞。
這時候女兒悄悄進門了,一眼看見媽媽,嚇得臉都白了。隔了一下,主動向媽媽道歉,自己沒能抓準時間,回家晚了,害媽媽操心。「我從來沒看過女兒那麼真誠地認錯。過去她只會叛逆,跟我頂、跟我吵。」朋友的太太,第二天聚會時對我說:「可是昨天,我根本沒想到她回家晚了,她卻以為我是坐在那兒等她。」我笑問她的女兒為什麼那天特別真誠。小丫頭笑笑:「因為媽媽沒像以前那樣,劈頭就罵我。她如果罵我,我一定叛逆,她不罵我,我反而不好意思了。」
只怪我媽不罵我,害我沒有叛逆期
一個朋友中年失業,脾氣特壞,常跟上高中的兒子衝突。有天一大早,他睡不安,醒了,去做早餐,也順便為兒子打了杯果汁。校車要來的時候,兒子才衝出臥室。朋友把果汁遞過去。兒子一揮手:「我不喝。」就轉身去穿鞋。
朋友那天因前晚整夜失眠,身體很弱,沒力氣罵孩子。坐下來,沒說話。卻見那大男孩已衝出門,又突然轉身回來,從桌上拿起果汁一飲而盡。朋友當天晚上問他兒子,為什麼早上那麼有良心。
他兒子說:「因為你沒像平常一樣破口大罵。我知道,那是你早起特別為我準備的,不喝對不起你。出了門,心不安,所以回來喝掉。」還補一句:「奇怪,我猜我衝出門的時候,背後一定會傳來你的吼聲,你早上為什麼沒吼?你會不會身體不舒服,該去檢查檢查?」
我高中時很不用功,年年兩科不及格,必須補考才能過關,還在校刊上寫文章說:「我要寫詩、我要作畫、我要的是什麼都不在乎。凡我將來不需要的,滾他的蛋!」同學看了都罵我。文章拿回家,我娘卻猛點頭,說:「寫得真棒。」
直到大學聯考前兩個月,我才知道拚命,熬夜讀書,我娘居然說:「身體重要,別念了。既然喜歡畫畫,不上大學,開個畫室也很好。」我沒聽她的,一番臨時抱佛腳,居然進了師大。後來常有人問我的叛逆期是怎麼過的,我都笑說:「我沒叛逆期,只怪我媽不罵我,我沒得叛哪。」
再進一步說,父母說什麼都是多餘的,身教重於言教。
兒女和你天天生活在一起,距離如此之近,你講一套、做一套,他會看不清楚?
與其你坐不正,不如不要教;教了,反而有反效果。
假如你坐得正,即使不教,他耳濡目染,終究會有樣學樣。
龍龍大專聯考意外地優異,考上政治大學資訊管理系,受邀回桃中演講。老師希望他對學弟妹說一些「不管你現在成績多爛,永遠不要放棄」之類的鼓勵話。
猜猜看,結果他說了什麼?
我問他這問題。他很得意地說:我勸他們讀累了、煩躁的時候就不要讀。與其坐在那兒打瞌睡、浪費時間,不如出去盡情玩一玩;等玩到自己心虛,再回來讀書,效果反而更好。
最近又看到劉墉寫的《不發火一切都美妙》,同樣談到兒女教育的問題。
《不發火一切都美妙》
內妹帶長子回台,一百九十公分的十六歲大男生,跑前跑後地幫媽媽提東西、用電腦整理資料,羨煞一群親戚朋友。
問她是怎麼教的?
「沒怎麼教,他們自己長成這樣。」內妹笑答。
她說得一點沒錯,而且因為工作忙,十幾年來,她連晚飯也沒燒過幾頓。有一陣子,三個兒子放學,得先自己走很長一段路,去「男童中心」用餐、作功課。每個孩子都很乖,功課也很好。雖然媽媽極少去學校參加家長會,卻常接到孩子帶回家的獎狀。
有一天,內妹一家來玩,我看孩子隔不久就這個過去抱抱媽媽、那個跑去親親媽媽。我好奇地問四個孩子,為什麼跟媽媽這麼親?「媽媽愛我們。」四個孩子異口同聲地回答。
孩子成績不及格,她笑開懷也誇獎
太太常說,她的好朋友麗蓮跟我小姨子很像。我小姨子是「牧師娘」,麗蓮則是慈濟的資深義工。小姨子除了成天忙教會,每個星期天下午,無論刮風下雪,都和丈夫站在紐約街頭傳教。
麗蓮則是四處為慈濟辦活動、到老人中心帶老人唱歌遊戲,還每天幫美國政府開車為獨居的老人送晚餐。麗蓮的孩子也長得帥、功課又好。只是幾年前,我太太常聽麗蓮說她兒子的成績,從九十分、八十分、七十分,一路滑落到六十分,還有不及格的。妙的是,麗蓮一邊說一邊笑得很開心:「多棒!ABCD都有。」
所幸孩子愈大,成績愈進步,現在居然成為全A的資優生。據說,有一天麗蓮問孩子為什麼自己知道用功了。孩子說:「媽咪從來不給我壓力,還誇我。小時候我沒感覺,但是漸漸長大,開始覺得慚愧,怎麼考那麼爛媽媽還誇?只好拚命用功。」
女兒晚歸她沒罵,換來真誠的道歉
電視新聞報導法院的少年觀護人盧蘇偉,小時候有一次五科才考十分,媽媽認為他智商低,沒責罵,還給他雞腿吃。
盧蘇偉坐在門口啃雞腿,看見同班同學也拿成績單給家長。那鄰居爸爸一張一張翻:「一百、一百、一百、一百,咦?怎麼這個才考九十,另外十分呢?」鄰居小孩指指盧蘇偉:「十分掉到阿偉家了。」可是,盧蘇偉後來拚命,考進警察學校,以第三名畢業。他更用小時候力爭上游的經驗,帶領「更生少年」,找回許多迷失的孩子。
我有個朋友的太太,以對子女嚴格聞名。有一天,她上大學的女兒出去玩,說好十一點以前回家。當晚她也有應酬,進門,覺得累,和衣躺在床上,沒想到就睡著了。夜裡一點突然驚醒,想到第二天要來我家聚餐,由她負責的「羅宋湯」還沒燒,趕緊跑去把牛肉丟進鍋裡煮。她睡意未消,坐在廚房椅子上發楞。
這時候女兒悄悄進門了,一眼看見媽媽,嚇得臉都白了。隔了一下,主動向媽媽道歉,自己沒能抓準時間,回家晚了,害媽媽操心。「我從來沒看過女兒那麼真誠地認錯。過去她只會叛逆,跟我頂、跟我吵。」朋友的太太,第二天聚會時對我說:「可是昨天,我根本沒想到她回家晚了,她卻以為我是坐在那兒等她。」我笑問她的女兒為什麼那天特別真誠。小丫頭笑笑:「因為媽媽沒像以前那樣,劈頭就罵我。她如果罵我,我一定叛逆,她不罵我,我反而不好意思了。」
只怪我媽不罵我,害我沒有叛逆期
一個朋友中年失業,脾氣特壞,常跟上高中的兒子衝突。有天一大早,他睡不安,醒了,去做早餐,也順便為兒子打了杯果汁。校車要來的時候,兒子才衝出臥室。朋友把果汁遞過去。兒子一揮手:「我不喝。」就轉身去穿鞋。
朋友那天因前晚整夜失眠,身體很弱,沒力氣罵孩子。坐下來,沒說話。卻見那大男孩已衝出門,又突然轉身回來,從桌上拿起果汁一飲而盡。朋友當天晚上問他兒子,為什麼早上那麼有良心。
他兒子說:「因為你沒像平常一樣破口大罵。我知道,那是你早起特別為我準備的,不喝對不起你。出了門,心不安,所以回來喝掉。」還補一句:「奇怪,我猜我衝出門的時候,背後一定會傳來你的吼聲,你早上為什麼沒吼?你會不會身體不舒服,該去檢查檢查?」
我高中時很不用功,年年兩科不及格,必須補考才能過關,還在校刊上寫文章說:「我要寫詩、我要作畫、我要的是什麼都不在乎。凡我將來不需要的,滾他的蛋!」同學看了都罵我。文章拿回家,我娘卻猛點頭,說:「寫得真棒。」
直到大學聯考前兩個月,我才知道拚命,熬夜讀書,我娘居然說:「身體重要,別念了。既然喜歡畫畫,不上大學,開個畫室也很好。」我沒聽她的,一番臨時抱佛腳,居然進了師大。後來常有人問我的叛逆期是怎麼過的,我都笑說:「我沒叛逆期,只怪我媽不罵我,我沒得叛哪。」
講了這麼多真實故事,我不想再多說什麼。
因為許多東西不必說,如同父母對子女的愛,不必多說。只要去愛、去奉獻、去關懷、去付出,有良心的孩子,多半自己會覺悟。
因為許多東西不必說,如同父母對子女的愛,不必多說。只要去愛、去奉獻、去關懷、去付出,有良心的孩子,多半自己會覺悟。
看完這篇文章,各位有什麼感想?
是不是和前一篇《她們這一家人》抱持相反的觀念?
同一個作者,兩種觀念,到底什麼是對、什麼是錯?
講句實在話,我也不知道。
有時候,我們只能從結果去研判方法的好壞。假如龍龍今年大專聯考名落孫山,嘿,我哪敢寫這篇文章!
是不是和前一篇《她們這一家人》抱持相反的觀念?
同一個作者,兩種觀念,到底什麼是對、什麼是錯?
講句實在話,我也不知道。
有時候,我們只能從結果去研判方法的好壞。假如龍龍今年大專聯考名落孫山,嘿,我哪敢寫這篇文章!
後記:一轉眼,這篇文章寫成至今又過了十二年。如今三個孩子的思想與個性都非常獨立,生活態度樂觀,彼此相處愉快。終於,今天我可以肯定地說:這篇文章主張的兒女教育方式是對的。
相片一:從左至右:小兒子、大兒子、我、老婆
相片二:看得出誰是誰吧?中間那位是我女兒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