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4月22日 星期日

扮好自己的角色

  最近讀了一篇文章,看完以後感觸良多,很想講幾句話。
  請先看這篇標題為〈孩子,請你搬走吧!〉的文章:
  孩子,今天你又裝作若無其事地暗示媽媽,說市區的房價正在飆升,如果再不行動,或許以後你和女友連一間棲息的小屋都沒有。
  我淡淡地看了你一眼,終於沒有像你期望的那樣,說出「媽媽給你們買」的話來。
  而你,也在這樣尷尬的沉默裡,突然氣嘟嘟地放下碗筷,摔門出去。
  我視線穿過窗戶看著你遠去的背影──瘦削、懶散、有些玩世和任性。
  你還是賴在父母的懷裡,始終不肯獨立。
  可是,親愛的孩子,你已經二十五歲,一份穩定的工作,一個需要呵護的女友,兩個日益老去的父母……;難道這些,還不足以讓你成熟,承擔一個成人該擔負的責任?
  從很小的時候,你有事就習慣來找媽媽。
  五歲,你要媽媽幫你整理扔得到處都是的玩具。
  十歲,看見同學腳上氣派的皮鞋,就哭鬧著讓我也去買來。
  十五歲,寫情書給班裡的女孩子,說我媽媽認識很多要人,誰要是敢欺負你,儘管告訴我。
  二十歲的時候,你讀大學,每次打電話來都是抱怨,說食堂的飯菜如此糟糕,為什麼不給我多寄一些營養品?
  今年二十五歲的你,在一次與同學的閒聊裡,很驕傲地說,我爸媽早已給我備好了買房子的錢,我即便是不怎麼奮鬥,也一樣可以過得很好。
  每一次我都寬容地笑笑,就淡忘掉了。
  我習慣了聽你的吩咐,只以為,對你的每一滴好,你都會記得,且在將來我們老去,你已壯年的時候,可以得到你的細心照料。
  可是,如今你日日回家吃飯,又時常將女友帶回家裡久住,讓依然工作的我,還要為你們的一日三餐奔波勞累。
  這樣的景況,終於讓我連一絲的微笑都無法擠出來。   我發現,這樣苦了自己,全力為你的方式,只是使你心底的自私和懶惰,愈發潛滋暗長、無沿無邊。
  我終於承認,二十五年來對你無節制的寵愛,是一個多麼大的錯誤!
  有一次開玩笑,我說媽媽或許活不到你娶妻生子呢。
  你一下子便急了,說那怎麼行,將來誰給我們洗衣做飯,誰給我們照料孩子?
  當時的我,心中有一種無法言喻的悲哀。
  原來,未來當我們老了,依然要為你繼續操勞,直到生命的終點。 
   


  我們不是養育了一隻日漸豐滿有力的雄鷹,而是一個寄居的蟲子,它要將滋養它的鮮嫩骨頭,一直啃到乾枯腐朽。
  親愛的孩子,我不得不殘忍地告訴你,你的上半生與我息息相關,而你以後的道路,我將不再過問。
  媽媽已經將兼職的工作辭掉。我不能為了你的幸福,而將自己退休後的悠閒時光,交給繼續為你掙錢買房的苦痛之中。也請你,從父母的身邊搬走,用自己的薪水租房去住。
  孩子,媽媽抱歉,不該這樣愛你。
  而你,也應為那些將父母啃到生命終點的想法,感到愧疚。
  且讓我們彼此原諒,彼此放手。

  文章到此結束。
  看完以後有什麼感想?
  你是這篇文章的母親嗎?
  或是,你是這篇文章的兒子?
  再講一個我自己的故事。
  退休之後我常住家裡,舉凡一家大小的日常雜事,即使我沒全包,也做了大半。
  大兒子很好客,國中開始偶爾會帶同學回家,少的時候是兩、三個,多的時候是十幾二十個。
  假如來這只是聊天,也就罷了。有時候要用餐,有時候會留下住宿。最高的紀錄是同時住了二、三十個同學,要張羅他們的早、晚餐,還要擔心他們太吵,鄰居可能抱怨。
  我從來沒有跟大兒子說過什麼。因為,他只是「偶爾」帶同學回家。而且,隨著他年紀的增長,帶同學回家的頻率越來越低。至少最近這一年,除了他的女朋友,幾乎沒帶其他人回家過。
  身為父母,偶爾為兒女多付出一些,我覺得應該。
  同樣的,小女兒也很好客,而且她有幾個死黨。
  雖然死黨會換,但始終有。
  幼稚園開始某些死黨就會來我家,像是週五、週六,偶爾還會留宿。
  由於也只是「偶爾」,我沒介意。再加上小女兒在家缺少同齡玩伴,有時我甚至歡迎她們留下來。
  但是……,小女兒越來越好客。最近幾年,幾乎到了週末就一定有同學留宿。
  我還是沒抱怨。
  多一、兩個小女生吃也吃不了多少,反而熱鬧。
  直到半年前,她有一個同學的父母不知是怎麼回事,反正每天要到七、八點以後才能回家。
  於是,那位同學加上她的妹妹,每天放學就來我家。
  有時候待到七、八點,有時候更晚。
  我日日要為她們準備晚餐。
  至於週末,還要從週五放學以後一直待到週日中午。
  我終於火了。但我沒罵小女兒,而是問她幾個問題。
  我問:「放學以後,是不是妳每天都有指定的功課?」
  她回答:「是呀。」
  「每天都要把功課做完吧?」
  「是呀。」
  「假如今天放學,我不單要妳把自己的功課做完,還要求妳幫其他同學做功課。好比說抄寫課文十遍,妳抄完自己的十遍,再幫別人抄十遍,妳願意嗎?」
  她搖搖頭,不服氣地反問:「自己不會寫呀?」
  「妳不願意幫同學做功課?」
  她用力搖頭。
  「即使很要好的同學?」
  「每個人都要做自己的功課。」
  「好,妳講得好,很正確。」我重重嘉許她:「可是我跟妳講,人生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功課。好比說,學生時候的功課就是每天的家庭作業。等到從學校畢業,進入私人公司,老闆交待的事情就是功課。至於父母也有父母的功課,例如為兒女洗衣服、燒菜做飯。是不是這樣?」
  她茫然地點點頭。
  「為什麼妳總是把妳同學父母的功課帶回家,交給我做呢?」
  聽到這她才恍然大悟──原來我在教訓她,氣得反身就走,沒說一句話。
  氣歸氣,自此以後她帶同學回家的頻率大大減少。偶爾帶回家,不是先強調不留下吃飯,就是說明她們自己做飯(微波爐冷凍食品),或是外出吃飯。
  總之,從那以後,小女兒再也不敢麻煩我幫同學做飯。
  我有一個懂事的乖女兒。
  不是我特別幸福,而是要講道理。
  凡事都有一個道理。
  只要肯講、能講,每個兒女都是乖兒女。
  就怕你寵他、縱容他……,從小就讓他養成自私自利的惡習。
  聽完這兩個故事,容許我再講一點道理。
  我和別人相處的基本態度,有點像小學生在木桌中央刻一條線──兩邊各有各的活動範圍,彼此互不侵犯。
  假如對方侵犯了我的範圍,我會忍、會退。可是,退到一個極限,我必定起身反擊。
  很難講那個極限在哪,那和對方是誰有絕對的關係。
  然而,一旦反擊,結果永遠一樣──不是把對方推回原位,而是一腳把他踹到桌子底下,讓他永遠上不了桌面。
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是相對的。管他是父母子女、兄弟姊妹、夫妻、朋友、長官部屬……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色,每個人也都應該盡全力扮好這個角色。
  人生如戲。
  父母有父母要唱的戲,子女有子女要唱的戲。
  假如你盡到了責任,對方卻不盡責任……,給你一個忠告:跟他說聲「對不起」,從此你也不要盡任何責任。
  不管他是誰!
  也不管是什麼事情!
  不必心疼,不要流淚。
  很多時候狠下心來,反而是在幫他、救他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