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4月22日 星期日

我是老大

  這篇文章是寫給身為父親的讀友。
  我是三個孩子的父親,而且已經有二十四年的資歷,在做父親這一途算得上老資格。
  今天老資格有些老經驗想要講。
  什麼是父親?
  或是更正確地說,父親在家中的地位是什麼?
  就中國傳統又古老的觀念來說,父親是家中的老大。
  為何如此?
  因為在早期的中國社會,父親是家中主要的經濟來源;尤其在兒女未成年之時,父親根本是家中唯一的經濟來源。
  我就是在這種家庭中成長。
  也因此,等我成年,初為人父的時候,雖然我不是家中唯一經濟的來源,但依舊「理所當然」地認為:我是家中的老大!
  什麼是「老大」?
  凡是我講的話都是對的,兒女不可以頂嘴;凡是我的要求都是必要的,兒女須盡力達成;凡是我做的事都是正確的,兒女不可以質疑。
  這種「我是老大」的作法,特別是在面對兒女的管教問題,或是與兒女意見不同的時候,格外需要落實!
  

  這種觀念如今可能改變了。然而,和我同一個年代成長的讀友,如果你今天身為人父,很少人不具備「我是老大」的觀念。因而我常聽到或看到許多家庭為了落實「我是老大」的政策,不幸爆發父子或父女之間的衝突。
  一旦爆發衝突,身為老大的父親,通常會使出「非得把兒女氣燄壓下去」的蠻勁。
  這種蠻勁對家庭的和諧無疑會產生致命的破壞。
  你的家庭是否存在同樣的問題?
  針對這話題,我想先談一談自己,再談一談我的家庭。
  假如你是黃河渡的忠實讀友,應該了解我的脾氣。我年輕的時候很少跟同學吵架,通常是三、兩句不對嘴,上去就是三拳兩腳。
  暴力分子也好,問題學生也罷,都有那麼一點。
  特別是碰上身強體壯,以為我不敢動手的惡人,我的忍耐力特別低,出手也特別狠。
  畢業以後任官,我的壞脾氣收斂許多,但獨斷霸道的個性依舊沒改。
  最典型的例子是只要在我的「管轄」之下,絕不容許讓我「不順心」的事情發生。例如我痛恨「大吼大叫」的管理方式。有一次進出港,我站在駕駛台指揮,船頭士兵因為沒聽清楚命令而延誤了片刻,站在我身旁的官員當場就對著船頭破口大罵。
  進出港結束,我把那位官員留下來,私底下嚴肅地告訴他,我注重船上的和諧,不喜歡官員在公開場合大吼大叫,以後請不要再犯!
  之後在我擔任艦長的一年多,再也沒有一個官員犯下類似的錯誤。
  可以這麼說,我是一個帶了點暴力氣息,主觀意識又很強的人──這種人一旦為人父,你認為他會如何面對兒女的管教問題?
  年輕的時候因為不成熟,偶爾我還會對兒女發脾氣。
  等到年紀漸長,尤其是最近十年,我「絕少」對兒子或女兒高聲講話。
  截至目前為止,兩個兒子小時候分別被我打過一次。
  雖然僅僅一次,讓我今天回想起來也是萬分後悔。如果能夠重來,不管他們犯了什麼錯,我都不會出手打他們。
  我會講、會說、會告訴他們「我認為正確的觀念」,但是不會動手打他們。
  另外,小女兒出生到今天十四年,我沒有動手打過她一次。
  至於高聲訓斥兒女,最近五、六年都不曾發生──再往前是什麼時候,對不起,記不得了。
  身為父親的你們,幾個做得到?
  別以為我的兒女十分乖巧。
  可能恰好相反!
  就一個「乖」兒女的條件──用功讀書、考好成績、管好自己、聽長輩的話、幫忙做家事……,最起碼在他們高中以前,真是看不出來啊!
  講一句良心話,有時候瞧見他們的行為,我是氣得暗暗吐血,牛脾氣幾乎要爆發出來!可是,絕大部分時候我都咬牙忍了下來。
  為什麼我能夠忍下來?
  我考慮以下兩個因素:
  第一,家中不是單單「講理」的地方,它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元素,那才是凝聚家人最主要的力量。那個力量就叫:感情!   


  跟一般人溝通,是先講道理,再講感情。
  面對家人,應先講感情,再講道理。或甚至只講感情,不講道理。
  好比說兒子犯了重罪,身為父親的你,直覺的反應是護著他,或是立馬將他扭送警局?
  不要跟我講道理,我想知道的是:身為一個父親的「直覺反應」。
  這麼說,似乎我是「愛之適足以害之」的父親!
  不是這樣。
  因為我還有第二個原因……  我父親在家中就是抱著「我是老大」的心態(那個年代的父親,誰又不是如此)。他說一是一、說二是二,即使有時候我們對他的管教十分不滿,較嚴重的反抗也只是「沉默以對」。
  假如回答的聲音「硬」了點,那已經算是嚴重的抗議。
  激烈到頂點,不過就是「奪門而出」。
  頂嘴、對罵,或是明言指責父親,在那個年代絕對是大逆不道,應該打入十八層地獄!就我的記憶,我們三個兄弟或姐姐,從不曾嚴厲指責過父親。
  他都是對的嗎?
  當然不是。
  然而他是家中的老大,誰有資格說他?
  那麼長的日子,我對父親強勢管教方式,有什麼感想呢?
  對不起,毫無感想。
  沒有一次,當他的氣燄壓過我時,會讓我心服口服。也沒有一次,他厲聲斥責我的內容,能夠打進我的心坎。偶爾在報章雜誌看到某人對他父親的回憶,是幼時父親如何打他、罰他,逼他……,以致讓他今日受益良多。
  每當看到這類文章,我真懷疑作者是不是天生欠揍?
  什麼棒下出孝子、不打不成器……,去他的!最起碼,跟我來硬的是沒有用的。反而,我對父親記憶最深的一次,是幼校三年級的時候,因為不想繼續讀軍校,趁回家休假時和父親商量的往事……


  由於日子過得渾渾噩噩,終於讓我失去了人生的方向。三年級時和兩個好朋友研究,三個人決定一起離開學校。
  我的成績很好,不可能因考不及格而退學,唯一的途徑是開除。
  開除既要賠錢又沒學籍,等於白白浪費三年寶貴的時光。
  可是,我不怕,或是說當時厭惡軍校生活。
  利用接下來的長假,北上回家和父親商量。
  父親一聽便極力反對。
  可惜,他那時已管不住我。
  我們也沒爭吵,只是各述己見、各有堅持。
  記得最後離家時,父親坐在門邊看著我,用有點哀求的口吻說:「你能不能繼續讀下去?」
  我堅定地搖搖頭。
  剎那間,父親眼中流露出幾許悲傷──這畫面很久很久以後仍能深深刺傷我。
  那天之前,父親都是以強者的姿態出現。
  那是他第一次求我,卻被我狠心地拒絕了!
  那天晚上坐夜車南下,我一夜不能成眠,一夜鬱鬱不已。
  甚至今天,當我坐在這兒寫這段文字,父親那時失望的眼神歷歷在目,仍然像一把刀子刺進我的心頭。
  這也是我這一輩子,感覺最對不起父親的一件事。也因為深刻地感覺「對不起」,日後才會生出那種「要聽話、要孝順」父親的念頭。
  這段經歷告訴我們什麼?
  「我是老大」的強勢管教,對兒女是沒有用的。反而柔性、退讓的方法,可能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。其次,強勢管教不單沒用,還有負面效果──疏離了你和兒女之間的關係……,這也就算了,更別提會造成孩子日後行為的偏差。
  當孩子出現自我封閉、暴力、不合群、悲觀的傾向,第一個要檢討的是誰?
  是父母!
  父母的一言一行,管他是好或壞,會慢慢滲入孩子的骨髓。
  當然,可能你想反問我:父親在家中不是老大,難道兒女是老大?而當兒女頂撞你,甚至侵犯到你的時候,又要如何面對?
  對不起,這類問題太複雜了。
  這篇文章只是想告訴你:身為父親在面對兒女管教問題時,不要抱著「我是老大」的強勢心態。
  至於如何正確管教兒女,那是千言萬語都說不清楚的事情。
  不過,我一直堅信,管教兒女的要訣或許有千百條,但萬變不離其宗──父母的身教重於言教。
  給孩子一個溫暖的家,讓他們在自由以及充滿愛的環境中成長。
  果能如此,不管你如何教導孩子,十之八、九他會成為一個樂觀合群、體貼善良的「陽光青年」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