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4月22日 星期日

饒了孩子吧

  幾天之前,就讀國中一年級的小女兒回家,帶了家庭連絡簿,裡面有一條老師的建議要家長寫意見。
  什麼建議?
  老師求好心切,希望對考試成績退步到某種程度的同學施以體罰,問家長有沒有反對的意見?
  小女兒憂心忡忡地看著我,以為我會同意。
  我立即、毫不考慮地大聲說:「不可以!」
  瞧見我的反對態度,小女兒喜孜孜地離開了。
  可是,在堅決反對之後,我有一點兒擔心。
  我擔心小女兒的老師會因為我的反對,而產生那種「你不同意體罰,以後我就不管她,也不再為她的成績負責」的想法。
  更惡劣的,老師在班上將「可以」與「不可以」體罰的學生分開,然後施以差別待遇──不關心(或不太關心)「不可以體罰」學生的成績。
  老師會不會有這種負面的情緒反應?
  其餘家長又是怎麼看這個問題?
  後來聽小女兒講,絕大部分的家長支持體罰。而我也相信,許多家長覺得會打人的老師才是負責任的好老師。
  顯然,我屬於少數的一群。
  我錯了嗎?
  學校成績有那麼重要嗎?
  回顧我過去所有的同學,那些學生時代成績名列前茅的「乖乖牌」,如今出路最好的不過就是擔任公務員或教授;兩位賺大錢的大老闆,學生時代都是調皮搗蛋、不愛讀書的爛學生。
  社會這堂課,遠比學校那堂課教得要多、要難要札實
  當然,不是說「名列前茅的乖乖牌」未來的成就必定「平平」,偏偏我的同學都是如此。
  各位不妨回想一下,在你小學、國中「名列前茅」而且是「乖乖牌」的同學,如今最有成就的在幹什麼?而那些擁有不凡事業的同學,學生時期又在幹什麼?
  其次,請再回想自己學生時代所知所學,到今天還記得多少?又有多少對你現在的生活有幫助?
  還背得「全」國父孫中山先生的遺囑嗎?
  還記得東三省的省會嗎?
  馬關條約何時簽訂,內容又是什麼?
  更別說植樹問題、雞兔同籠問題、因式分解、化學方程式、元素週期表、物理定律、統計學、電子學……,請冷靜回憶學生歲月,有多少個夜晚我們曾經通宵達旦地背誦這些無聊的知識!
  我是微積分高手。可是直到今天,我也沒弄清楚「微分」與「積分」到底在幹什麼?只知道那是一連串「轉換過來、轉換過去」的公式──背得煩死人了,想得腦袋瓜都疼了。
  我不是否定學校教育,但是堅決反對,以考試成績為唯一判斷標準的畸形教育。
  針對這個主題,我曾經寫了篇《天生我才必有用》;假如忘了內容,此時不妨回頭看一看。
  看到這,許多讀友可能會同意我的觀點,可是輪到自己的小孩,又變得放不開。
  說來簡單,做來難啊!
  我可以很驕傲地告訴各位,我家的三個小孩沒參加過一天的「升學補習班」,從小我和老婆就沒有管過他們的課業;如今個個養成獨立的個性(這點保證不假),校內或校外的生活也都不會讓我們操心。
  你的人生由你自己負責──這就是我對兒女的教育方針。
  假如放學以後,要逼他們在不同的補習班之間穿梭,日復一日面對各種不同的模擬考──如此這般才得到出色的成績,我寧可他們名次殿後,活得快活一點,多學一些課外知識。
  別以為我在唱高調。
  小女兒近幾年養成看小說的習慣(就是不看我寫的小說),去年單單是透過超商網購,成交筆數就超過八十次;每次至少一本,多則三、四本,再加上直接到書局購買的部分,你能想像她一年讀了多少本小說!
  我家的教育是如何自由,從相片一可以看個大概──一眼所見除了到處都是小說(類似左邊的書架有三個,相片裡面只看得到一個),就一個「亂」字了得。
相片一:小女兒的書房

  偶爾有同學向小女兒借書,她都要偷偷地壓在書包的最底層。因為帶到學校如果被老師查到,要以「攜帶不良書刊」的罪名而遭受處罰。
  什麼是不良書刊?
  對考試沒有幫助就是不良書刊。
  幾週以前,一位軍中的年輕朋友和我聊天,說他想要退伍,問我該充實哪一方面的知識?
  我脫口便說:知識不重要,工作的態度才重要──在社會待得越久,管理過越多的部屬,這感觸越是深刻。
  針對這主題,我寫了篇《成功者的特質》,裡面列出十個條件,分別是「精力過人、叛逆好鬥、擁有賭徒的個性、謹慎、志向遠大、洞燭機先、能屈能伸、做事專注、了解並善用人性、運氣。
  請問,這中間的哪一項和考試的成績有關?
  成績考得好,沒什麼好驕傲。
  成績考得差,也沒什麼大不了。
  可惜,有這種觀念的家長、老師,是少數中的少數。
  或是說,他們也了解那些並不重要,只是人在江湖,身不由己呢?
  由於大家太注重考試的成績,為了刺激學生,各種手段可說是無所不用其極,價值觀也極其扭曲。
  成績好的學生就什麼都好。
  成績爛的學生就什麼都爛。
  假如你曾經是爛學生,你心裡會很清楚地明白──不管在哪、不管在誰的眼中,你都是毫無地位、毫無尊嚴可言。
  考試的壓力如影隨形、無所不在,千鈞壓頂一般!
  例如我,自認為不在乎考試,也真的不太怕考試;可是,走出校園將近三十年,如今仍常做那種「明天要考試,今天卻沒一點準備」的惡夢。
  考試對中國人的壓力是如何巨大,由此可見一般。
  如何減少學生的考試壓力?
  最徹底也最簡單的是學校不可以公布考試的成績。
  例如每次改完考卷以後,老師只要說明這次考試的「最高分、最低分、平均分布曲線」,再「折起來,看不到成績」地將考卷發給每個學生──大家心知肚明自己的程度,不就達到考試的效果?
  何苦要將成績從最低排到最高,一個一個點名上台,公開每個學生的分數?
  不要讓學生「比來比去」。
  不必公開讚揚考得好的學生。
  更不應羞辱考不好的學生。
  長期羞辱下來,那些從小成績殿後,後來成就非凡事業的大企業家,假如你能從近處觀察,會很意外即使擁有如此非凡的成就,他們內心深處卻始終缺乏足夠的自信。
  錯誤的基層教育危害之深,足以影響人的一生。
  除此以外,這也種下中國人自私自利、不懂得合作的劣根性。
  由於考試成績是那麼的重要,因而只要有機會,你不會放棄拿好成績的可能。
  什麼是「好」?
  不就是比你的同學「好」?
  所以,你會的學問,如果可能的競爭對手不會,你不會教他。
  懂不懂也不重要。重要的是解題祕訣,取得好的成績。
  偶爾作弊,只要不被抓到,也沒有什麼大不了。
  在美國求學兩年,我深深感覺東方學生遠比西方學生會作弊,也很不習慣「team work」(小組作業)的家庭作業。
  什麼是小組作業?
  幾個學生合作寫一份作業,大家得到相同的成績。
  請問:在你漫長的學生生涯,老師曾指定幾次小組作業?
  我小學、國中、高中(海軍幼校)、大學(海軍官校),整整十六年,沒做過一次小組作業。
  因而,當我在美國求學,非常不適應教授指定的小組作業。
  一方面固然是英文並非母語,和同學溝通起來不自在。但更重要的,是我無法想像同學們的本事不同、貢獻程度不一,為什麼最後卻得到相同的成績?
  這不是很不公平嗎?
  什麼是公平?
  我的就是我的,你的就是你的。
  如果在小組的同學裡面我是「第一」,為什麼要和別人「分享」?
  好的要藏私、會的要保密,久而久之就養成學生「單打獨鬥」的習慣。
  講究分工合作的小組作業,很難讓我們發自內心地投入。
  仔細想一想,中國人不懂得合作,不是和錯誤的基層教育息息相關嗎?
  教育是國家的百年大計。我衷心期望我們的教育能夠向美國學習。
  學習的第一步,不要公布學生的考試成績。
  第二,不要拿考試成績做為評斷學生優劣的唯一標準。
  從事教育的老師應如此。
  為人父母的家長更應如此。
  饒了孩子吧!
  會詢問家長可不可以體罰學生的老師,是不負責任的老師。
  會同意老師可以體罰學生的家長,是不負責任的家長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