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10月5日 星期二

最強大父母

    不久前在《中時電子報》看到一篇文章,談的是兒女教育問題。由於和我的理念類似,因而今天借題發揮,一方面宣揚作者的理念,一方面發揮自己的專長――把作者的長篇大論歸納成兩個重點。

首先請看這篇文章。

 

《最強大父母是這類型》

By:黑幼龍

對孩子包容,真的不容易,但事實證明,父母越有包容力,孩子的責任感就越強。而孩子成人後,也會包容、尊重別人,因而更受歡迎,更健全、喜樂。

如果你問我,活了這麼一大把年紀,一定認識很多父母,最佩服什麼樣的父母?

我會說:我最佩服有包容力的父母。他們真了不起,也真不容易。

若是孩子對你說,他不想念大學,你會怎麼回答?

如果你是位醫師,很希望學業成績相當好的兒子能繼承事業,但他卻對哲學感興趣,你會怎麼辦?

我還遇過一位媽媽含著淚怨嘆,她那小四的兒子太會下圍棋了,好像是五段的棋力。但她還是擔心孩子的前途,以後該怎麼辦?

你是哪種類型的父母?

父母也可以分成好幾種類型:

有一種舍監型的父母,一天到晚要求孩子幾點上床、幾點起床、幾點吃飯、幾點做功課。有一位承認,她還會盯著孩子的刷牙時間,看有沒有滿三分鐘。

有些父母屬於將軍型,常常發號施令,嚴厲無比,常常大聲吼叫,孩子看了就怕。我想我們很多人當年的父母,就是將軍型的。他們很多都是好人,都很愛孩子,也都認為嚴格管教是為孩子好。但真是如此嗎?

還有導師型的父母,常常跟孩子談大道理,諄諄教誨。但是孩子,特別是青少年階段的孩子,聽進去了沒?或者信服程度如何?那就不得而知了。

我最賞的父母――園丁型

我最欣賞的是園丁型父母,他們會認真的播種、澆水、施肥。有時要澆灑些農藥,清除病蟲害,然後靜待開花。

好園丁不會揠苗助長,因為每一種花綻放的時間不一樣;好園丁不會硬將康乃馨種成玫瑰花(也不可能)。更重要的是,每一種花都有它的顏色、成長期,不同的花需要不同的培植方法,好的花需要很多水分,有的花需要的是日光……,養小孩也一樣,甚至比養花還要複雜且多樣。

天底下沒有一樣的兩個人,即使是雙胞胎,每個人的個性、興趣、特長,甚至價值觀都不盡相同。再者,孩子成長過程的速度也不一樣,因此,用同樣的方式管教或要求,真的是兩敗俱傷。

反過來說,能包容自己孩子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父母,才是有福,相對那真的需要很大的功力。

有包容力的父母不會要求孩子成為自己翻版。他們不會拿自己孩子去跟別人比較。也不會問哥哥,弟弟能做到,為什麼你不能?他們更不會一天到晚緊迫盯人。

包容孩子的決定,不容易

我住在美國加那段期間,鄰居的一位女孩決定高三畢業後就不上大學了。她爸爸因為此事感到心煩,還問我是否可送女兒去台灣一趟,讓她再重新想一下。

我的大兒子黑立言與這女孩曾是學校同學。他說她不但功課好,而且是加州Cerritos中學學生會會長,不管要申請任何大學都會被錄取,甚至哈佛大學都可能。

但這位鄰居父親,最終還是尊重女兒的決定,沒有要她去上大學。據我所知,這女孩高中畢業後就到一家購物中心工作,也搬離家中與朋友共住一間公寓,而她父親完全接受這些決定。

要做有包容力的父母,真的不容易。但經過一些練習與分享,有時是天人交戰,後來真的可以做到。

兒子想進演藝圈,我沒阻止

新竹有位卡內基訓練學員本業是醫師,自己有一家診所。受訓期間,分享近來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時,是尊重兒子決定:選擇牙科。這位醫師說,他兒子分數成績本可以選擇醫學系。言談間,聽出這位醫師有點心有不甘,但我想將來他會有一定程度的慶幸感。

其實,我也有過類似經驗,那是我的小兒子黑立行,他進了史丹佛大學後很想選戲劇系,我沒有說不,接著奇妙的事情發生了。他幾經掙扎,到了三年級時,自己選擇了機械系。

但他的明星夢並沒有消失,畢業後就到處想辦法進入演藝圈。我真的一點也沒阻止他。經過一年走投無路的際遇,最後還是帶著責任感,回去念機械研究所。

父母越有包容力,孩子的責任感越強。孩子成人後,也會更尊重別人,更包容周邊各式各樣的人,因而更受歡迎,他自己也更健全、喜樂。

青春期孩子最需要你的包容

談到這裡,你可能問我,要如何培養這種包容力?

我的回答是,包容力多半是在孩子進入青春期後最需要,這段時期與他們互動越多,互相了解的機會也就越多。例如:與他一起看電影,讀同一本書,然後分享彼此的心得。或一起去聽場演講,回家後問他幾個問題,討論一下觀點。當然,這時最重要的是,不要急著批判,要做一位積極的聆聽者。

 

以上就是這篇文章的內容,覺得有道理嗎?

基本原則――包容孩子――我完全同意,但作者講得太複雜了。好比說「與他一起讀同一本書,然後分享彼此的心得。或一起去聽場演講,回家後問他幾個問題」,這是容易的事嗎?

對於我,一年難得幾天在家的職業軍人,根本不可能。

就算有時間,能夠「和孩子讀同一本書,然後分享彼此的心得」,也是高段技巧,有時愛之適足以害之,因為「過度關心」會給孩子很大的壓力。

再例如文章談到一個例子,一位十分優秀的女兒,高中畢業後放棄升大學,到一家購物中心工作,也搬離家中與朋友共住一間公寓――看到這案例,你的感覺是什麼?

我的直覺反應是她的父母「過度關心」,女兒感到壓力太重,受不了,這才「搬離家中」。

如何正確教育兒女,十分錯綜複雜,又因每個孩子都不一樣,所以普天之下找不到一個「標準」的方法。如何在千變萬化之中,歸納出幾個簡單的原則?

我有三個小孩,如今都已成年,而且「極其獨立」,一家人相處和樂融融,只要有時間,會聚在一起吃飯、聊天,每週六晚上共同看一部電影。孩子和我或許還有點隔閡,但是和他們的媽媽,幾乎是知無不言、言無不盡。我這一輩子從不曾感覺三個孩子何時進入「青春叛逆期」。我們家對兒女的教育方式,不敢講「典範」,但絕對值得為人父母者參考:

一、尊重孩子

作者使用「包容」兩字,隱含了「忍耐」的層分。

為什麼要「忍耐」?

因為你覺得孩子的決定是一個「錯誤」。

其實,錯不錯誤是從你――父母的觀點來看,不是孩子的角度。

即使真的是錯,別忘了「人生唯有走過,才知河的深淺」。

若不信,請仔細回想自己的一生,何時讓你大澈大悟?

不是成功,而是失敗的時候。特別是重大挫敗、付出慘痛代價的時候。

不讓他自己走過,如何能夠成長?

假如能尊重孩子的決定,緊接著而來的,定然是養成孩子獨立自主的好習慣――不必懷疑,百分之百的因果關係。

二、給孩子一個溫暖的家

什麼是溫暖的家?就我看,只有兩個條件:

1.      尊重孩子:此點已如前述。

2.      夫妻相互尊重:做到這一點的條件,又是一個「錯綜複雜」,但檢視的標準很簡單:夫妻是否經常鬥嘴吵架?

我們家……,不好意思,有點自吹自擂的嫌疑,但以下所言字字為真:我這一生,不曾見過老婆訓斥(不管大聲或小聲)孩子,更別說出手打孩子。至於我和老婆,戀愛期間從不曾鬥嘴,婚後吵架的次數屈指可數。

請回頭看以上兩個條件,困難嗎?

若能做到,兒女教育八、九不離十,長大後雖不敢保證為國之棟梁,但不會讓父母憂心,更絕無可能成為社會寄生蟲。

兩條件缺一,其餘再盡心盡力也是惘然。

 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