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屬於能言善道型人物,懂的道理也不算少,這一生和人爭論的次數不知凡幾。每當爭論沒有共識,我總是抱著「真理越辯越明」的態度堅持下去。
可以想見,朋友很難看到我「忍氣吞聲」的時刻。
知無不言、言無不盡的確是我的一大特質。
後來當了父親,遇到孩子和我意見不合時,我又如何處理呢?
開始時我仍抱著真理越辯越明的態度。
其實,與其說是「辯論」,不如說是「教訓」。
特別是氣勢上一定要壓過孩子。
這種「父親就是老大」的心態,在今天這個社會還管用嗎?
等到孩子長大了,主觀意識強烈了,父子之間的衝突越來越頻繁、越來越嚴重。
無須幾次我便明白,這種和孩子爭辯的態度有問題。
那無助於家庭和諧,更嚴重破壞親子關係。
想要孩子改變,容易嗎?
可能改變我自己比較實際。
於是我告訴自己:
可以想見,朋友很難看到我「忍氣吞聲」的時刻。
知無不言、言無不盡的確是我的一大特質。
後來當了父親,遇到孩子和我意見不合時,我又如何處理呢?
開始時我仍抱著真理越辯越明的態度。
其實,與其說是「辯論」,不如說是「教訓」。
特別是氣勢上一定要壓過孩子。
這種「父親就是老大」的心態,在今天這個社會還管用嗎?
等到孩子長大了,主觀意識強烈了,父子之間的衝突越來越頻繁、越來越嚴重。
無須幾次我便明白,這種和孩子爭辯的態度有問題。
那無助於家庭和諧,更嚴重破壞親子關係。
想要孩子改變,容易嗎?
可能改變我自己比較實際。
於是我告訴自己:
家是講感情,而不是講道理的地方。
以後少講道理,多講感情。
另外,假如孩子能夠和我爭辯,不代表他們比我厲害,將來應更有出息?
如此小小轉變觀念,我的心境就截然不同了。
後來孩子再因意見不同而和我爭論,我暗自咬牙、強壓住好辯的衝動,盡可能聆聽他們的想法;且除非他們在觀念上有嚴重的錯誤,大多數時刻我會點點頭表示「了解」,而不再和他們爭論下去。
對又如何、錯又如何?
什麼道理值得家人臉紅脖子粗地爭來爭去?
實在要講什麼道理,也應盡可能保持溫和的態度、平靜的語調。
也因此,如今在家,我對孩子的不同意見,即使氣在心裡,也盡可能保持平和的態度。
開始的時候的確不容易做到。
可是很快我便發現,此一改變對家庭和諧的助益甚大。
也直到這時我才體會,一個強勢父親,對家庭氣氛的影響超過七、八成!
就如同強勢主官可以決定辦公室氣氛的七、八成──長官心情好,同仁們的心情都好;長官心情壞,哪個同仁敢在辦公室露出笑臉?
講到這你應明白,一個家庭的氣氛如果時常處於低迷狀態,首先該檢討的就是父親。
你是一個強勢父親嗎?你的家庭氣氛經常處於低迷狀態嗎?
如果上述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肯定的,我誠心誠意建議你:好好自我檢討一下!
為了維護你做父親的尊嚴,這個家庭失去的是什麼?
當然,你可以反問:為了維持家庭和諧的氣氛,難道要做父親的忍耐,最終形成「父不父、子不子」的場面?
心底若有這種疑問,請容許我再講一個心得:如果能夠維持家庭和諧的氣氛,家中就不可能出現「父不父、子不子」的場面──仔細想想這句話,沒有道理嗎?
別忘了父親在兒女心中的地位,不僅在他「說」了什麼,更在他「做」了什麼。
我的大兒子曾經告訴我一件小事,讓我暗暗嚇了一跳!
他小時候常聽我和老婆私下對話,曉得某年的總統大選我不可能投票給李登輝。然而有一天,當我下班回到家,父親叮嚀我選票一定要投給李登輝,我滿口「沒問題」地答應了父親。
這事讓他當時「非常震撼」(這四個字是他的用詞),因為他沒想到我居然會說謊,是心口不一的偽君子!
明白嗎?
父母說了什麼、做了什麼,孩子清清楚楚地看在眼裡、記在心裡。
父母的容忍,孩子必然感覺得到。
父母即使沉默,孩子也清楚自己的對錯。
我認識一位從小不學好,讀國中時便經常逃學的朋友。有一天他逃課到西門町看電影,看到一半被「少年隊」抓到派出所,直到傍晚他媽親下班,才被母親領了回去。
那晚在夜色中,他提心吊膽地跟在他母親身後。
他母親沒說他一句、沒打他一下,回到家就默默坐在客廳流淚。
與以前犯錯,母親打他罵他相比,那一天他最心痛,也一直牢牢記到今天。
父母的威嚴不在聲音大、力氣大,而且終究有一天孩子的聲音與力氣都會比你大。
父母的威嚴首先建立在對兒女的愛,其次是身教。
偶爾容許兒女頂撞幾句,默不作聲可能比大聲喝斥的效果要來得好──這些聽起來怪怪的道理,其實很有道理,因為我們談的是一個「家」。
家是講感情,不是講道理的地方。
面對家人千萬不要逞口舌之快,傷人的話在出口以前,請三思再三思;更不要為了逞「父威」,而一定要把兒女踩在腳底下!
另外,假如孩子能夠和我爭辯,不代表他們比我厲害,將來應更有出息?
如此小小轉變觀念,我的心境就截然不同了。
後來孩子再因意見不同而和我爭論,我暗自咬牙、強壓住好辯的衝動,盡可能聆聽他們的想法;且除非他們在觀念上有嚴重的錯誤,大多數時刻我會點點頭表示「了解」,而不再和他們爭論下去。
對又如何、錯又如何?
什麼道理值得家人臉紅脖子粗地爭來爭去?
實在要講什麼道理,也應盡可能保持溫和的態度、平靜的語調。
也因此,如今在家,我對孩子的不同意見,即使氣在心裡,也盡可能保持平和的態度。
開始的時候的確不容易做到。
可是很快我便發現,此一改變對家庭和諧的助益甚大。
也直到這時我才體會,一個強勢父親,對家庭氣氛的影響超過七、八成!
就如同強勢主官可以決定辦公室氣氛的七、八成──長官心情好,同仁們的心情都好;長官心情壞,哪個同仁敢在辦公室露出笑臉?
講到這你應明白,一個家庭的氣氛如果時常處於低迷狀態,首先該檢討的就是父親。
你是一個強勢父親嗎?你的家庭氣氛經常處於低迷狀態嗎?
如果上述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肯定的,我誠心誠意建議你:好好自我檢討一下!
為了維護你做父親的尊嚴,這個家庭失去的是什麼?
當然,你可以反問:為了維持家庭和諧的氣氛,難道要做父親的忍耐,最終形成「父不父、子不子」的場面?
心底若有這種疑問,請容許我再講一個心得:如果能夠維持家庭和諧的氣氛,家中就不可能出現「父不父、子不子」的場面──仔細想想這句話,沒有道理嗎?
別忘了父親在兒女心中的地位,不僅在他「說」了什麼,更在他「做」了什麼。
我的大兒子曾經告訴我一件小事,讓我暗暗嚇了一跳!
他小時候常聽我和老婆私下對話,曉得某年的總統大選我不可能投票給李登輝。然而有一天,當我下班回到家,父親叮嚀我選票一定要投給李登輝,我滿口「沒問題」地答應了父親。
這事讓他當時「非常震撼」(這四個字是他的用詞),因為他沒想到我居然會說謊,是心口不一的偽君子!
明白嗎?
父母說了什麼、做了什麼,孩子清清楚楚地看在眼裡、記在心裡。
父母的容忍,孩子必然感覺得到。
父母即使沉默,孩子也清楚自己的對錯。
我認識一位從小不學好,讀國中時便經常逃學的朋友。有一天他逃課到西門町看電影,看到一半被「少年隊」抓到派出所,直到傍晚他媽親下班,才被母親領了回去。
那晚在夜色中,他提心吊膽地跟在他母親身後。
他母親沒說他一句、沒打他一下,回到家就默默坐在客廳流淚。
與以前犯錯,母親打他罵他相比,那一天他最心痛,也一直牢牢記到今天。
父母的威嚴不在聲音大、力氣大,而且終究有一天孩子的聲音與力氣都會比你大。
父母的威嚴首先建立在對兒女的愛,其次是身教。
偶爾容許兒女頂撞幾句,默不作聲可能比大聲喝斥的效果要來得好──這些聽起來怪怪的道理,其實很有道理,因為我們談的是一個「家」。
家是講感情,不是講道理的地方。
面對家人千萬不要逞口舌之快,傷人的話在出口以前,請三思再三思;更不要為了逞「父威」,而一定要把兒女踩在腳底下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